English

“辟一条光明之路”

1999-01-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今年1月29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19年在北京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系统真实地报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1922年在苏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的四届至六届中央委员,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担负起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任,主持中央工作。1931年夏到1933年秋,在上海致力于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2月,在江西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1935年2月,瞿秋白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6月18日英勇就义于福建省长汀罗汉岭下,终年36岁。瞿秋白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艰难创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牺牲的一生,他的崇高献身精神和巨大革命功绩,至今仍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无比景仰。

一、立志“辟一条光明之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上作出开拓性贡献

瞿秋白竭毕生心智乃至宝贵生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他一再强调,“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瞿秋白:《〈瞿秋白论文集〉自序》)。他身体力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近代历史、社会和阶级状况,观察时局变动,提出关于中国革命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正确主张、策略和思想。

瞿秋白同志最早提出并一贯强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1923年5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复刊“新宣言”中指出:“即使资产阶级的革命,亦非劳动阶级为之指导,不能成就;何况资产阶级其势必半途而辍,失节自卖,真正的解放中国,终究是劳动阶级的事业。”他强调要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无产阶级要争取对政权和军权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由共产党来实现等。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最早认识到农民问题极端重要性、最早在实践中领导全党解决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22年,瞿秋白就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农民辅助,不能有尺寸功效”。在为中共三大起草党纲草案时,他强调农民的革命主力军地位;1925年秋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第一次把实行“耕地农有”写入党的决议。他系统考察农民问题,认为所谓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因此,“‘农民革命’是中国革命之中枢”(《六大以前》)。当毛泽东讴歌农民革命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党内受到压制时,瞿秋白不仅安排出版单行本,而且亲自作序,热情号召“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强调共产党必须发动“千百万农民群众”,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自下而上地解决土地问题”。

瞿秋白同志是最早论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在农村发展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之一。他强调群众运动、武装斗争和革命战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北伐斗争的推进,他疾呼必须同国民党新右派争夺对军队的领导权,“创建革命军队”。大革命失败后,他重视研究和总结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地域”、实行“农村武装割据”的思想。他为红军的胜利与壮大欢欣鼓舞,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井冈山和闽西赣南的革命根据地。

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和运用,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创立光辉功业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是李大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最积极的会员,在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的同时,开始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过渡。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绘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风采、完整译配《国际歌》歌词能顺口演唱的第一人。在苏俄,瞿秋白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思想,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瞿秋白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思想理论中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不懈努力。他从苏俄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就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与作用、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等提出不少真知灼见。他强调党必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之阶级的独立性”,绝不能牺牲工农利益而妥协退让;在倡导和维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他力主实际领导“中国革命的应该是共产党”。关于党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他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有四个组成部分,即辩证法的唯物论、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完整、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瞿秋白同志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工作,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他是党的最早机关报刊的创始人,参加过《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红色中华》等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在实践中形成丰富的工作经验、新闻思想。

三、为党的组织建设殚精竭虑,使党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瞿秋白同志大力倡导党内民主,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和集体领导的重要性。他在20年代写下的《列宁主义概论》、《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布尔塞维克党的民主集权制》等文章,论述了党的组织建设问题,特别对党内民主与集中关系有着深刻阐述。瞿秋白认为:“在党内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党员有讨论党的政策、决议、选举和批评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领导机关的权利。”同时他强调:“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瞿秋白:《列宁主义概论》)针对陈独秀家长式的领导作风,党中央集体领导不健全以及对党的重要政治主张和政策缺乏集体讨论的倾向,瞿秋白于1927年二三月撰写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文,尖锐地指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央,原因之一是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领导。他认为,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切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这对于当时加强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乃至后来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瞿秋白同志倾注全部心血,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大革命失败后,党的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党员人数由5万多锐减到1万人,党内思想上和组织上发生很大的混乱。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党中央派出大批党的领导骨干奔赴各地,恢复、整顿或重建党的组织,建立了党的秘密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关,组织了全国的秘密交通网。同时中央成立北方局、南方局,随后又成立长江局,加强对各地区的实际领导。由于这一系列的组织措施,使党在各地的工作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党的六大前,党员又发展到4万人,为党实行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证。

瞿秋白同志在历史的紧急关头为挽救中国革命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蒋汪合流,公开反共,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急的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代表临时中央作了关于未来工作方针的报告。这次会议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血腥恐怖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瞿秋白参与决定和指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江苏、江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区的武装起义,英勇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政策。1928年夏,党的六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状况,确定中国革命性质。瞿秋白是六大报告、决议的主要起草者,对推动革命形势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至此,瞿秋白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变。

四、开创革命文学事业先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不朽丰碑

瞿秋白同志倾心于革命文学事业,对中国革命文学事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瞿秋白同志多才多艺,酷爱文艺,造诣颇深。他在文学方面很早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和才华。20年代初,他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反映了为广大读者所关心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是中国早期具有开创意义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时他开始了杂文写作,到30年代卓然而成大家。从1931年夏到1933年秋,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他一生所写的约300篇、近200万字的文学论著和作品,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写下的。他有共产党人和政治活动家的敏感,他大量的杂文是匕首和投枪,也有不少杂文是鼓舞群众前进的战鼓和号角,他笔力豪骋,运思敏捷,旗帜鲜明,通俗易懂,直言不讳,言必尽意。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运用到杂文写作中,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已经达到那个历史时期杂文的高峰,堪与鲁迅并驾齐驱,成为领袖群伦的大手笔。

瞿秋白同志是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翻译苏俄文学作品的人之一。他早在俄文专修馆学习期间,就开始阅读、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上海期间,瞿秋白翻译了大量的苏俄文艺理论和作品。仅《海上述林》就收入他翻译的文艺理论和作品约80多万字,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的文艺理论和高尔基等作家的作品。这些论著“在当时一般的理论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对中国文艺工作者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和教育作用,对中国的文学运动有很大的帮助,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极宝贵的文献。”(《杨之华:《忆秋白》)

瞿秋白同志参与“左联”的领导工作,推动革命文化运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他懂得文化工作的特点,注意发挥“左联”成员在文艺创作上的作用,重视团结党内外进步作家并肩作战,使革命文化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与鲁迅在共同的生活和战斗中结下深厚友谊。鲁迅曾手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对联赠予瞿秋白。瞿秋白对鲁迅著作进行潜心研究,写成《〈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这是一篇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第一次对鲁迅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鲁迅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给予科学评价。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为工农大众服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中心问题。他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文艺理论,已经被采纳和融汇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他在大众文艺方面的实践,在创作无产阶级文学,在提倡文字改革,在教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工作,都作出巨大贡献,树立了不朽丰碑。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现代革命知识分子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叛逆出来,经由激进民主主义走向了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他身上,还显现了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对革命工作始终充满巨大热情,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有极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观念,而又作风民主,十分谦虚。他忠于理想,坚守节操,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凛然大义。

瞿秋白同志的思想、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后人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这种精神更显示出崭新的时代意义和不朽的道德价值。今天,我们面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学习他的开拓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立足中国的国情,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推进。

瞿秋白同志一生致力于“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经过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特别是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们终于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之路。在令人瞩目的世纪之交,我们要弘扬瞿秋白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光明之路昂首阔步,迈向新的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